亲爱的2025级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今天,我们齐聚汉水之滨、隆中山下,隆重举行湖北文理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来自五湖四海的5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欢迎你们“到诸葛亮读书的地方上大学”,祝贺你们开启“在隆中 谋天下”的人生新篇章!
同学们,
你们选择的“湖文”,是一所有颜值的大学。淡泊湖畔,垂柳拂波,静影沉碧;明志廊前,景色宜人,曲径通幽;宁静楼里,庄严静谧,书香四溢;致远路上,银杏护道,落叶铺金。校园处处美如画,四时光景各不同。正在建设的新校区,恢宏大气、浑然天成。
你们选择的“湖文”,是一所有品位的大学。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校训,以“隆中精神”为立校之根、育人之魂,倡导“像诸葛亮一样去读书”。校园里的诸葛亮卧龙出山塑像常被喻为“湖文F4”,刘秀等十大名人塑像常被喻为“襄阳古代名人天团”,传递出学校根植襄阳、与生俱来的浓郁历史文化底蕴。
你们选择的“湖文”,是一所有追求的大学。建校67年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矢志培养具有哲学思维、世界眼光、民族情怀、卧龙品格的栋梁之材。一代代湖文人,敢为人先、拼搏奉献,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培养的办学之路,而今,学校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正朝着“圆梦‘创大’、逐梦‘博点’”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同学们,“湖文”地处“山水形胜、文润铁打、南北交融”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历代诗词歌赋中描绘襄阳的佳句不胜枚举,“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孟浩然描绘的襄阳春天,“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是王维游历襄阳发出的由衷赞叹,“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是罗贯中笔下的古隆中。同学们,当你们踏上襄阳这片热土,不仅是在地理上抵达了一个新坐标,更是在时间长河中,打开了一个通往饱含璀璨文化的“月光宝盒”。这里有“筚路蓝缕”的楚文化、“光武根脉”的汉文化、“英雄辈出”的三国文化、“千古风流”的唐诗文化、“温情浪漫”的汉水文化、“侠肝义胆”的武侠文化、“南船北马”的交通文化……你们将在这里求知、探索、成长,浸润襄阳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精神特质。
同学们,欢迎你们加入“湖文”大家庭,在你们成为新一代湖文人之际,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是志承先辈,做有家国情怀的人。同学们,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襄阳,是一座饱含爱国热忱的英雄之城,从古至今,这座城市始终铭刻着“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担当。东汉末年,诸葛亮矢志不渝“匡扶社稷”,在此完成隆中对策,开启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人生;南宋时期,襄阳军民同仇敌忾,岳飞及其部将在此收复失地,书写了精忠报国的壮烈诗篇;抗日战争中,抗日名将张自忠等在此壮烈殉国,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希望同学们从先辈“以身许国”的赤诚中,汲取磅礴爱国力量,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将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主动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要自立自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二是立德修身,做有道德情操的人。同学们,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襄阳这座千年古城,自古便是涵养德性的沃土,孕育了“忠义仁勇”的文化基因。从三国时期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座右铭、关羽“义薄云天”的重诺守信之行,到唐代诗人孟浩然“风流天下闻”的高洁品性,再到襄阳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萧楚女“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的人生追求,均被后人所敬仰。同学们,你们一进校可能就听说了,我们学校有一朵绚烂美丽的花,那就是“格桑花”支教团队,他们十几年如一日扎根西藏雪域高原,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今年“格桑花”辅导员团队获评“荆楚好老师”称号,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认可。
求学的过程,也是修身的过程。希望同学们从襄阳的历史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从榜样人物身上感受道德风范,见贤思齐,积善成德。坚持自律自省、慎独慎微,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愿你们在校期间,不仅能获得知识的增长,更能完成精神的丰盈和人格的挺立,成长为一个内心充实、精神强健的时代青年。
三是勤学笃行,做有能力本领的人。同学们,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古有诸葛亮“学长”在隆中苦读十载,洞察时势,终成经天纬地之才;后有大书法家米芾,勤研翰墨,临池不辍,成就“沉着飞翥”的独特书风。今有我校功能材料研究院梁桂杰教授带领团队在新材料领域深耕细作、厚积薄发,科研成果在《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李望南教授带领钙钛矿电池研发团队十年磨一剑,在核心技术指标上领先突破,实现单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1000万元,这是勤学笃行、拼搏创造的结果。
当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人类已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AI为我们获取信息、处理数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工具。但我想告诉大家,AI可以是你们的得力助手,但绝不能成为你们思想的“主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你知道多少答案,而在于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批判地审视信息、如何构建自己的逻辑体系。希望同学们成为AI的“驾驭者”,而非“附庸者”;要锤炼独立思考的“钝感力”;要从“时间的消费者”转变为“注意力的统治者”;要能沉下心来,享受“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宁静,在一本书、一项研究、一个项目中找到心流体验和深层快乐。在大学期间,不断锤炼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能力本领,勤学笃行,成为一个思想深刻、敢于创造的时代新人。
四是勇挑重担,做有责任担当的人。同学们,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襄阳诗人光未然在民族危亡之际,以文为戈、以笔为枪,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黄河之滨,他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把胸中澎湃的爱国之情化作“可顶十万毛瑟枪”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怒吼”,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点燃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抗日救国热情。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2024届优秀毕业生徐曼,以民兵队员的身份接受检阅。回溯她的成长轨迹,在校时,参军入伍,退伍复学后,积极参与格桑花支教,毕业后,又毅然选择扎根基层。从军营到支教,从基层一线到阅兵场,她始终以青春力量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湖文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希望同学们从光未然、徐曼等榜样身上汲取勇挑重担、明责担当的力量。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善于选择的智慧,坚守坚持理想的韧性,激发敢于创造的勇气,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肩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的青春故事将深深地与“湖文”交织在一起。愿你们在这片充满智慧、勇气与诗意的土地上,传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隆中精神,与祖国的需要同频,与自己的热爱同行,
以爱国之心指引人生方向,
以高尚品德筑牢立身之基,
以过硬本领托举青春梦想,
以强烈担当书写时代答卷。
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用奋斗书写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