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奋斗愿景、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精神,宣传部会同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研究生处在校园网开设“二级学院书记院长访谈”栏目,阐述二级学院“十四五”期间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系统谋划、具体举措与实施方案。今天,刊发对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刘浩、院长王成勇的访谈。
记者:刘书记您好,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唐峻所作的报告从10个方面回顾了学校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真实,催人奋进。请您简要介绍数学与统计学院在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
刘浩:数学与统计学院于2018年1月成立,近四年来,学院党委、行政一班人带领广大师生砥砺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发有为,重整行装再出发,不负学校党委嘱托,不负师生期盼,书写了学院发展的精彩篇章。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强烈的事业心谋划学院发展,精心确定了画好“施工图”,建好“老字号”,育好“新字号”,打好“师范牌”,复兴“老学科”,精心办好“数学与应用数学”,加快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高起点建设“数据计算及应用”新专业,高标准办好数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治院路径。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求真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严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和一抓到底的狠劲,大抓发展,实现了学院事业的全面丰收。由学院成立之初的一个本科专业,发展到三个本科专业,教职工由33名壮大到53名,学生由330人壮大到近千人,博士队伍由8名壮大到20名,教授由2人增至5人,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
近四年来,学院获批“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数学学科获批校级重点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主持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横向科研课题近4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80篇,其中47篇被SCI/CSSCI/CSCD收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教师团队获得校级教学质量成果奖4项;获得各类教学建设与改革类项目40余项;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为“隆中学者”特聘教授,全职聘用海外归国运筹学领域专家1名。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风建设成效显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较好落实,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8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余项,学生发表科研论文20篇。争取社会捐资150万元。学院领导班子被评为“担当作为好班子”,届中考评为优秀等次。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成功跻身省内同类高校数统学院的前列。
记者:王院长您好,学院承担全校公共数学教学,学院将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王成勇:数学公共课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目前,三门公共数学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均已编写出版适合我校理工科学生水平的教材与配套习题册,有效促进了公共数学的规范化教学与管理,并都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
学院正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录制完成覆盖所有公共数学课程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成由微课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图形动画等组成的数字课程,全面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凸显各专业对知识需求层次与学生自我实现的不同,对不同专业设置差异化的知识模块,并尝试实行更深层次的分级教学;加强学习与提高,及时吸收并在教学中尝试公共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
记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做实文理学科,振兴教育学科”,请问学院围绕“做实”这一要求有何具体举措?如何更好发挥数学学科在学校交通特色创建中的支撑作用?
王成勇:数学与统计学院要更好发挥数学学科在学校交通特色创建中的支撑作用,在“做实文理学科”方面做出数统学院的应有贡献,最根本的还是围绕学校交通特色创建,来有效推进数学学科、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既要“顶天”也要“立地”,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特色,以“数学+”模式推动学科团队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发展,特别是面向大交通学科工程技术领域问题研究的交叉融合渗透,以解决大交通领域的应用问题为导向提升数学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提升数学学科整体实力。力争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居于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
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做实做强理科。精心办好数学与应用数学,把师范专业认证指导性文件的相关理念切实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快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高起点建设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办好应用理科专业,培养大数据时代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数据科学人才。
对照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要求,加强调研,对标建设,高标准办好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加强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程建设,加强跨学院、跨学科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提升数学学科办学层次和水平,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记者:学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着力打造校内外资源充分融通、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王成勇: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将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加强跨学科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建立了“面向大交通学科工程技术问题的数学理论应用研究”的基础理论型科研团队。团队致力于机械、汽车、土木工程等大交通学科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数学理论应用研究,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为提升我校大交通学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供数学支撑,并力求做出更大的贡献。我院在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运筹与优化控制、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等领域都有较强实力的研究队伍,可为交通特色跨学科的研究团队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科团队结构。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培养更多的学术骨干。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进修和培训,通过学科方向研讨班等形式,提升学科方向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不断加强和深化团队合作研究,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培育高级别项目、成果和奖项。
记者:近年来,学校实施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教授博士178人,培育国家级、省级人才15人,资助教师赴境内外研修访学240余人次,人才结构持续优化。请问贵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为人才做好服务工作?
刘浩:数学与统计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的全面领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学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认识上升华。要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在学院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院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做到信任人才、依靠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
思想上引领。引导人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始终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热爱学生。切实增强人才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奋斗目标、学校发展前景的理解和认同,引导人才与党同心同德、爱国报国、爱校报校,肩负起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
事业上帮扶。引导人才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心怀“国之大者”,着眼国家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支持人才发展,完善培训、保障、激励制度,为人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创造良好环境。推行人才发展“传帮带”制度和学院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帮助人才站稳讲台,进入研究状态,成为担当有为的奋斗者。
记者:请问学院如何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
刘浩: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奋斗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障数统学院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做实文理学科”战略中体现担当和作为。
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准理想信念“定星盘”,把牢思想认识“总开关”,把好意识形态“方向盘”,不断增强政治智慧、强化政治意识,引导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强根铸魂,把“两个维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体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上。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政治优势更好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强大优势。
要筑牢坚强战斗堡垒。牢固树立抓基层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推进学院二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使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不断提升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师生动员起来,为实现学校发展愿景不懈奋斗。要扛起主责、抓好主业、当好主角,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在数统学院不打折扣、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要锻造作风过硬干部队伍。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砥砺斗争精神、激发担当精神、弘扬隆中精神,从百年党史和学校奋斗史中赓续精神血脉,走好学校奋斗史上新的赶考路。勇担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使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从百年党史中坚定初心使命,要聚焦问题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突出实效抓落实,从百年党史中砥砺过硬作风,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坚决守住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清正廉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为学校发展再立新功。
审核:尹力、李恒威、任强、秦鑫、于博
责编:卜润慧 余芳 秦军荣